★★中国葫芦丝网★★-葫芦丝门户网站

王厚臣《寒窑》葫芦丝曲谱

时间:2015-02-18 02:41来源:少数民族乐器网 作者:大笨虫制谱 点击:

《寒窑》之苦


刘增奇(春华秋实)  甲午阳春三月作于西安
葫芦丝独奏曲《寒窑》是作者王厚臣老师继《灞柳情》后发表的且均带有秦腔音乐色彩的葫芦丝曲子。乐曲为变体七声徵调式,采用了4/4、2/4拍子,G调葫芦丝演奏。全曲由秦腔苦音慢板、摇板、花音快板(亦称为欢音快板)构成。欣赏此曲,犹如聆听一个动人的爱情 故事。
一、 作者阅历与创作灵感
1. 首先,作者曾在秦腔剧团工作过,对秦腔戏剧非常熟悉。其次,作者从就学于西安音乐学院直到在陕西歌舞剧院演奏管乐工作,大半辈子生活在秦腔发源地陕西,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再次,此前作者创作了以秦腔音乐为素材的葫芦丝独奏曲《灞柳情》,被中国 民管定为考级十级曲目,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例可循。
2. 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安易俗社的现代秦腔戏剧《柳河湾的新娘》(后文简写《柳》剧)一小段埙曲。《柳》剧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家族矛盾相互交织中,在传统势力、传统观念和新思想、新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刻画了一个善良、忠贞、信守 承诺的关中女性。作者将此段埙曲,巧妙地利用秦腔板式,对秦腔戏曲《五典坡》爱情故事加以演绎,改编成此曲。
二、 《寒窑》的故事题材
《寒窑》主要描写王宝钏因决心嫁给无任何功名地位却武功高超、有情有义的薛平贵,被当朝宰相父亲赶出相府,从而生活在寒窑十八载,历尽苦难,守候奉旨征西的丈夫荣归故里的爱情故事。乐曲基本上是按照故事的情节加以浓缩展开的。
王宝钏有母亲的理解、大姐以及姐夫的支持,并非无助;寒窑虽破,却可遮风避雨,与薛平贵历经挫折终于成家,并非走投无路、无家可归;追求到了爱情,嫁给了心爱的人,内心甜蜜,并无怨恨;孝敬父母,善解人意,举止高雅,理解父亲的行为才离开相府,并不悲 愤;虽然苦守寒窑,依靠挖野菜充饥,艰难度日,心里却充满了一种盼夫凯旋归来的希望。《寒窑》之苦,仅仅是生活艰辛之苦,多年来守候之苦。折射出大唐盛世背景下,战争带来的夫妻离别之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信念和梦想,一定守得云开见太阳。
三、 《寒窑》苦音慢板赏析
(一)乐曲引子部分,作者采用了过门的方式,用人声描写了主人翁王宝钏生活环境——“钟声、风声、雪夜孤灯”的情景。此处之钟,特指西安城南荐福寺内悬挂的金代古钟。民间流传,如果有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所在地写 在荐福寺僧人给的一张黄笺上,进香焚烧,钟声会把思念之情、祝福和平安送给千里之外的亲人,被世人称为“神钟”。
曲始,低沉委婉一波三折的大提琴,一板三眼的4/4拍苦音慢板,把我们带到了“寒冬雪夜,抵挡不住寒风袭击的窑洞里,摇曳的孤灯旁,王宝钏辗转难眠,回忆自己爱情婚姻的艰难历程、思夫情怯”的情景里。正所谓 “噌弘(chēng hóng,形 容钟鼓之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这一段音乐用陶埙演奏时,有一种壮美、雄雅、苍茫之感。王老师将其应用到《寒窑》中,匠心独运,用葫芦丝演奏,意在表现王宝钏大家闺秀之忠贞美德,比埙要细腻、飘柔、甜美。
(二)《寒窑》苦音慢板的演奏特点
王宝钏虽然生活清苦,却坚信,武功高强、有情有义的丈夫定能载誉而归,回到自己的身旁。所以,在气息上,苦音慢板部分,以轻柔和飘漫为主。用气轻,但是却很坚定。“坚定”之意,重点体现在过门的最后一小节的 两个顿音的提示上。
慢板乐段在技术上,以5为主因,以b7作为特性音,推动旋律缓慢进行。b7的虚指颤音, 模拟板胡的揉弦技法,丰富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气息上应有所变化。似梦似幻的赠音,      ,轻轻闪过,于平淡处见真情。肢 体语言不宜有过分的夸张性,做到先抑后扬的铺垫作用。
慢板中音5起低音5落,中间大量采用了富有秦腔戏剧音乐特点的中音4、#4和低音7、b7,舒缓悠长、一板三眼板起板落、波澜不起却沁人心脾的旋律,给后边的摇板和花音快板打下了让人急切期盼的伏笔。第二段“情系梦中”至“起摇板”间的过 渡句,    开头连续用了五个音色最为实在的同度音3,笃实坚定,3起5落,转乘紧密,彰显了主人翁的“坚定信念”,预示了王宝钏“期望”能够实现的可能性。由此,展开了一段情绪愉悦、回忆美好爱情过程、享受甜蜜婚姻的 摇板。王宝钏正是依赖于这种梦幻般美好的回忆而过着“生活艰辛却内心甜蜜、思夫情怯却淡定守候”的日子。

 

 

顶一下
(43)
95.6%
踩一下
(2)
4.4%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游客不能评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