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葫芦丝网★★-葫芦丝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葫芦丝教学 > 葫芦丝论道 >

走进傣家小院(附照片)——魏仕健云南采风日记摘抄(之四)

时间:2010-08-09 22:49来源:葫芦丝专业论坛 作者:魏仕健 点击:
走进傣家小院 魏仕健云南采风日记摘抄(之四) 2010年4月11日 说起葫芦丝,必然的就会联想到傣族。 傣族兄弟姐妹给我们留下了最柔情、最亲和的印记。 在梁河短暂的逗留中,我把最主要的视角都死死的盯在一个又一个的傣家寨子上。 梁河是一个秀美的盆地。小城的周围,山山相连,竹

走进傣家小院

——魏仕健云南采风日记摘抄(之四)

2010年4月11日

说起葫芦丝,必然的就会联想到傣族。

傣族兄弟姐妹给我们留下了最柔情、最亲和的印记。

在梁河短暂的逗留中,我把最主要的视角都死死的盯在一个又一个的傣家寨子上。

梁河是一个秀美的盆地。小城的周围,山山相连,竹林片片。站在大山的背上眺望,低头是漫无边际的绿洲,抬头是轻轻浮动的云团。涯畔上牛儿吃草,山沟里流淌着哗哗啦啦的清泉,好一幅立体的天然画卷!

傣寨就在那座大山的脚下,已清晰的进入了我的视线,那些看似缺乏排列规则的房舍,在我的眼里却是如此的轻松自然。

沿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道,匆匆下山,来到了一个安静的傣家小院门前。

(一)       阿妈印象

   推门入院,自然少不了亲切的称呼,主人是一位老阿妈,她微笑着端详我,热情的请我坐下。她似乎看出这个平头正脸的人是位远方来的客人,问道:“您是北方人吗”?“是的阿妈”,我用普通话答道。老阿妈用的是方言,很难听懂她在向我说些什么,我只是点头、点头、再点头,暗示老阿妈我听的懂。院子里还有十几位傣家兄弟姐妹,他们都热情的很,都在向我打着招呼。

是一股股太诱人的香气,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偏房的灶台,足有二十只炸的金黄的土鸡,还有好大一头火烤猪摆放在木板上,各类鲜菜瓜果一筐又一筐。阿妈说:“今天家有喜事,全寨子的人都来吃酒,您也不能走”!

我谢绝了阿妈的心意,主动的向阿妈和兄弟姐妹们握手话别,走出了这个亲切而又温馨的傣家小院。

(二)       阿妹会吹葫芦丝

离开阿妈的小院,我沿着一条宽度仅有半米的山路,来到寨子的另一户人家。

女主人约二十八九岁,她对我的推门而入好像没有丝毫的戒备,只是轻松微笑着,用不十分标准的普通话说:“您是来拍照的吧”?“啊,是的”…… “阿妹,你知道我是外地人吗”?她说:“看您的穿戴就知道是从大城市来的,快进屋坐下”!她转身对着院子里的一个六七岁的男娃,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边说边用手指了一下门外的方向,小娃子便匆匆跑了出去……

阿妹给我端来一杯白糖水,她用不流畅的普通话一一回答了我的访问。

她提到了梁河葫芦丝大赛,她提到了哏德全,更让我意外的是她对龚全国及名曲《竹林深处》知道的竟如此清楚,时而还流入出一丝遗憾和伤感。她对傣家葫芦丝知道的很多很多……交流中她还能唱出几句小调,这位普通的傣族妹子给我讲述了很多有关葫芦丝的知识,我真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谢意!

阿妹的阿哥回来了,是和男娃一块回来的。

我把最好的“中华牌”香烟掏了出来,他边抽边说:“头一次抽这种烟,以前听说过,从没抽过”!啊,山里人的真实,山里人的淳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我们在一起叙谈了好久,最后小俩口还带我参观了院子里的果树和农具,并登上了他那座二层老式木楼。让我感受到了傣族人的好客和热情。

(三)       清贫人家

下午5点左右,我又步行来到山后的另一户傣家小院。

迎上来的是一对中年夫妻。

这位看上去显得特别憨厚老实的丈夫,正在劈柴,他放下手中的活,急忙给我拿来了一个小竹凳。他的爱人手里正择一把叫不上名字的青菜,也走了过来。当我把来意告诉他们后,都表示非常的欢迎。但他们对葫芦丝似乎知道的并不多。

我避开了葫芦丝的话题,谈的最多的是傣家日常生活问题。谈话中我了解到,有很多傣寨,仍处于清贫状态,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甚至只有几百元。在我看来,寨子教育滞后,思想保守,靠山吃饭的传统思想仍较为严重。

我参观了几个居室,没有看到一样值钱的东西,生活水平如此落后,让我几分同情,几分心酸。心想,这就是能歌善舞的傣族兄弟姐妹的家园吗?然而,从他们的表情上看,似乎并没有我的这种感觉。

…………
傣寨——我兴奋而来

傣寨——我感慨而归

再见了,我的兄弟姐妹

再见了,多情的大山!

 

(待续之五)

 

 

   山东丝韵创作室供稿

   2010年4月


(责任编辑:老马)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游客不能评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