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葫芦丝网★★-葫芦丝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葫芦丝教学 > 葫芦丝论道 >

葫芦丝音乐文化发展问题研究--李宝成

时间:2014-12-16 22:51来源:少数民族乐器网 作者:李宝成 点击:
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一带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葫芦丝以其圆润柔美动听的独特音色以及易学、易带、易买等特点优势,走出了云南、走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可以说,葫芦丝音乐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时代。 一种

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一带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葫芦丝以其圆润柔美动听的独特音色以及易学、易带、易买等特点优势,走出了云南、走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可以说,葫芦丝音乐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时代。
一种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乐器如此盛行、广受热捧、流行之快,让其它任何民族乐器都望尘莫及。这一“葫芦丝现象”应当引起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一、目前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特点:
    1、习练人数众多。据悉,现在习练葫芦丝巴乌的人数已达近百万之多,这在所有习练中外乐器的人数中独占鳌头。从地域上看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及港、澳、台地区,甚至国外;从行业分布看基本涵盖了机关、军营、学校、厂矿、社区、商贸、农村、服务等领域;从人员构成看有老人、幼童、在职、退休、专业等。
    2、成立社团组织。各种类型的葫芦丝巴乌社会团体普遍在全国省、地、市成立,有的县、区也成立了。这些社团组织少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大多数都属于各省或各市、县的其他艺术社会团体下属的专业委员会(不具法人资格)。这些社会团体的成立对属地的葫芦丝文化事业普及、推广、提高、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
    3、组织各类赛事。近些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和部分省或市级社会团体组织了许多全国性和全省性的比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些赛事不但有效地推动了葫芦丝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许多葫芦丝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提高演奏水平、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深受大家欢迎。
    4、开展各种活动。各类葫芦丝团体组织爱好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下基层、下厂矿、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性活动,不仅普及了葫芦丝音乐文化,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贡献。
    5、进行教学培训。利用老年大学、各种培训中心、学校等阵地,进行葫芦丝的教学和师资力量培训,也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6、组织社会考级。每年有大量地爱好者通过了多个级别的考级。尽管考级者参加考级的动机相异,但从客观上来讲,还是起到了推动葫芦丝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偏颇。至今在音乐艺术界中有相当部分专业工作者甚至是领导者,对葫芦丝音乐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民族小乐器”的认识阶段,甚至对从事葫芦丝文化事业的专业人士嗤之以鼻,导致一些想在葫芦丝音乐文化上有所作为的人长期处于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偏颇认识对葫芦丝文化事业在工作体制、理论研究、作品创作、传播方式、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视和扶持程度与目前葫芦丝音乐文化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去甚远。
   2、缺乏理论指导。当前,葫芦丝音乐文化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活动。一是截止目前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深度的、具有指导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虽然一些音乐工作者做了很多研究,但大部分停留在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实践层面上,对葫芦丝文化发展真正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理论成果不多。这样就导致葫芦丝文化的发展在目标设定、规划步骤、发展重点、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技术改良等方面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科学指导。二是目前各级葫芦丝社团组织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普及推广上,很少组织人力、精力、财力从事理论研究,社团功能的发挥基本处在实践层面,远未达到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3、人才培养机制缺失。长期以来,葫芦丝音乐人才的培养基本是采取“师傅带徒弟”作坊式的方法。随着葫芦丝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很多老年大学、艺术培训中心、中小学校、专业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也陆续开展了葫芦丝的教学,满足了部分社会需求。这些方式对葫芦丝专业人才的培养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目标基本上定位在演奏技术层面,与葫芦丝文化发展态势对既具备音乐理论素养,又具有很高创作和演奏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有很大差距。原本各类高、中等艺术院校是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的主要基地,但事与愿违,全国院校葫芦丝专业的设置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将是严重制约葫芦丝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4、教材编撰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社会上发行的葫芦丝教材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作品评判、名称制定、技术标准、教学方法等缺乏权威、统一的规范,给教学者和学习者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知所云。
总之,目前葫芦丝文化事业处在一个自然发展阶段,成效与问题共存、健康与缺失同在是这一阶段一个不可逾越的台阶,只有正确面对、悉心研究、寻找对策才是唯一选择。
二、几点对策建议
(一)端正认识,大力扶持,是葫芦丝音乐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党的文艺宗旨历来都是强调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文艺离开了人民大众,就好似鱼儿离开了水,再好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丧失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真理。葫芦丝音乐文化目前从人数规模、作品数量、普及广度、发展成效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其它民族器乐,充分显示了人民大众对它的喜爱程度。如果我们的文艺决策者们对这一现象长期秉持“漠视”的态度,不但违背了党的文艺宗旨,而且必将成为葫芦丝音乐文化持续发展的最大屏障。所以,建议决策者们摒弃偏颇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从体制、人才、资金、规划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使葫芦丝文化事业尽快从自然发展阶段过渡到自为发展阶段 ,使党的文艺宗旨在葫芦丝文化事业领域里得到体现,并开花结果。
    (二)加强理论研究,为葫芦丝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建议国家民族音乐主管部门,一是深入基层,对全国目前葫芦丝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理顺思路,做好铺垫。二是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基层的专业人士通过召开座谈会、论坛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向全国的葫芦丝爱好者征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深入分析、利弊权衡后,就葫芦丝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工作体制、扶持政策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上报主管部门,使葫芦丝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战略上得到有力支持。。
2、整合全国的人才资源,采取专业与业余、集中与松散相结合的方式,编制葫芦丝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组织葫芦丝音乐的理论研究;制定技术标准;统一编制教材,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指导各级社团组织开展工作等。从而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葫芦丝音乐文化理论体系,为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鼓励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们致力于理论研究,不但要研究实践问题,更要研究具有指导性的理论问题,并将他们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整理,编辑出版,以飨读者。
(三)定位准确,分工协作,努力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宜采取“专业与大众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
1、各类艺术院校要把葫芦丝纳入教学大纲,开设葫芦丝专业,把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定位目标,以满足葫芦丝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要。
2、各省级葫芦丝社会团体可依照统一的教材开展专业培训,把培养专业教师和艺术骨干作为定位目标,既教授葫芦丝的专业知识,也要教授增强音乐素养方面的知识,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师资力量的需求。
    3、各级葫芦丝社会团体要经常组织演出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来满足广大爱好者提高技艺水平的愿望。不但可以扩大葫芦丝文化的影响,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而且,还可以从中发现优秀人才,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使他们成为骨干力量。
4、组织造诣深厚的专家充分利用网络、光碟、电视、电台、书刊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开办讲座、进行教学、传播、咨询、答疑,把他们精湛的艺术魅力展示给群众,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丝,喜爱葫芦丝,学习葫芦丝,不断扩大葫芦丝爱好者队伍。
    (四)积极构建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1、举办专业论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就葫芦丝音乐发展中的趋势、理论、体制、标准等问题举办“论坛”会议,论坛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主要任务是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对策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2、开办专业的报刊、网站。主要任务是对界内、外的新闻动态、活动开展、作品发布、经验交流、工作建议、心得体会等进行及时报道,为葫芦丝爱好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作者系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老马)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游客不能评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