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话篇,盐城--南通 久闻“南通葫芦娃”的大名,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舞蹈家,一个聪慧能干的音乐才女---黄亚玲。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次南通之行。我便来了,我来拜访你--“南通葫芦娃”,我们众多葫芦丝爱好者心目中的女神。

天上下着密密的细雨,黄老师冒雨出门接我。又是问候,又忙着接我手里的行李,热情加关切,让初次见面的我心里非常温暖。“这是盐城来的倪源义老师,大家欢迎!”在南通老干部活动室,黄亚玲老师把我介绍给正在排节目的聆音艺术团的众多葫芦丝爱好者。

黄亚玲老师继续给大家推介,这位倪老师,竹笛吹得怎么怎么样,葫芦丝演奏又怎么怎么有研究。我自愧不如,满脸红彤。在这位博才多艺的葫芦丝大家面前,我还佩称老师吗?“我是专程来向黄老师求学的。我就是一个业余吹笛的人。确切地讲,葫芦丝演奏,我还是一个门外汉。我来向黄老师学吹葫芦丝的。”我如是说。

简短的交流后,他们开始排练。我看到了另一个黄亚玲,一个活泼、快乐的,舞步轻快得像十八岁大姑娘的,光芒四射的黄亚玲。排练场上,她跳跃着、伸展着、吹奏着、歌唱着……。尤如白鸽翱翔在蓝天,好比游鱼畅游在大海。她飘逸的舞步,轻盈的腰肢,爽朗的笑声,甚至她的回眸、她的呼吸、连同她擦着额头汗珠的动作,都那么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春天的气息。 二、 联欢篇,渔歌—竹林深处 上午的排练结束,聆音艺术团的队员们纷纷散去,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了我和黄亚玲老师。临近中午,时间已经不多,我拿出一支巴乌,我让黄老师拿一把葫芦丝。我想先和黄老师合照几张吹葫芦丝的照片,好回去后在朋友们面前显显摆。而后,我们又用大小不同的葫芦丝搭配照像。一大一小,男女搭配,照片构图肯定非常好看。

拍完照,黄老师打开了音响,优美的葫芦丝伴奏音乐从排练场的四周飘飞而来。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友谊,也随音乐进入了高潮。我们吹《渔歌》,吹远古加现代的,遥远的呼唤。吹水涟涟的,带着鱼鲜味儿的音符。有着深沉韵律的缓慢而优美的引子,把我们带到碧波涟涟的大海或湖边。一条小船,在水面上飘然荡漾。那憨笑笨拙的摇橹的艄公,肯定是我;而那光彩夺目,头顶斗蓬,身披彩绸的渔家姑娘,必定是貌美可人的黄亚玲老师。

我们吹《竹林深处》,清脆如笛的鸟鸣,晶莹剔透的水声,缓缓流淌的旋律,让我们身不由己,我们激情澎湃,我们早就只身竹林之中。我们就是画中的男女,我们用葫芦说话,我们用葫芦唱歌,我们用葫芦谱写云南风情,谱写苗家人的爱情之歌。我们还吹《金色的孔雀》,吹《阿瓦人民唱新歌》,吹快乐而幸福着的我们的心情。

是的,当渔家的小船渐渐驶入佳境,当竹林深处的鸟鸣开始婉转新章,黄亚玲老师,总是你用微笑着的温情的目光,给我以提示,引领我进入音乐与葫芦的更高的境界。你的音乐天赋是那么高,表演欲望是那么强,我为之敬佩,为之震撼。三、 学习篇,葫芦—巴乌的真谛 中午热情好客的黄亚玲老师,为我举行了丰盛的午宴。午后,黄老师顾不得休息,把我带到她的教室,又提供给我精神食粮,给我传授葫芦丝、巴的真谛。说实在的,我就是个业余吹笛人,我花在葫芦上的时间和功夫并不多,我吹出的葫芦只能是不伦不类。我要来听听大师的教诲。我们从《竹林深处》开始讲起,我吹一句,黄老师讲一句,评一句,示范一句。讲完了《竹林深处》,黄老师又讲《渔歌》,还讲了《金色的孔雀》的精彩片断。

吹葫芦,开口要轻;乐句尾音要稳,要平和;虚颤音要讲究力度、速度;滑音要自然、柔和。等等。黄亚玲老师针对性地,毫不保留的给我传授葫芦丝、巴的真谛。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声情并茂,让你入心、入脑、入神。让你茅塞顿开,让你忽然所悟,让你一触并通。

黄老师的耐心,黄老师的热情,黄老师的聪慧,令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永远的偶像—南通葫芦娃!永远的老师—黄亚玲!谢谢您! 2014年7月2日
(责任编辑:老马) |